首頁 / 關於華經 / 社會責任
關於華經

社會責任

華經資訊與華經科技(以下統稱「華經集團」)成立於1977年,深耕台灣資訊服務產業,以「誠信、創新、服務」為核心理念,致力於提供客戶全方位的資訊整合服務,包含雲端應用、虛擬化、資安、大數據等解決方案。我們深知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緊密相連,因此,我們不僅關注自身營運,更重視如何回饋及貢獻我們所定義的「社區」。

一、我們如何定義「社區」:
基於資訊服務業的特性及華經集團遍布全台的營運模式,我們將「社區」定義為一個多層次、涵蓋全台灣的廣泛概念,包含以下面向:

營運據點及鄰近社區: 華經集團在台北(總部)、桃園、新竹、台中、高雄設有營運據點,並於雲嘉南地區設有辦事處,透過在地化與區域整合,建構全國性的服務網絡。這些據點及其周邊的地理區域是我們社區定義的基礎。我們關心據點周邊的商業環境、交通狀況、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質。

全台客戶與合作夥伴: 作為資訊服務供應商,我們的服務遍及全台各產業,包含金融業、政府機關、企業客戶等。客戶及合作夥伴(包括硬體供應商、軟體開發商、系統整合商、業務合作方等)是我們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亦屬於我們所定義的社區範疇。我們透過提供優質的服務與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與客戶及夥伴共同成長。

數位生態系統及價值鏈: 華經集團的業務核心在於推動數位轉型及提供資安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將與數位化、生態系統相關的價值鏈納入社區定義,包括支持全台企業的數位發展、資安管理、以及雲端基礎架構建置規劃。我們致力於建構一個更安全、更便捷的數位生態系統。

偏鄉及弱勢群體: 我們關注城鄉數位落差,並致力於透過科技教育推廣,將資源帶到偏鄉及弱勢群體,使其也能享有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提升其資訊素養與競爭力。

員工社群: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優質、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讓每位員工都能在此成長、發展。

二、我們如何實踐對「社區」的社會責任:
華經集團以多元方式實踐對以上定義的「社區」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於以下範疇:

(一) 社區教育與科技普及:

• 科技教育推廣: 我們投入資源於偏鄉科技教育,縮小城鄉數位落差,培養未來的數位人才。

• 產學合作: 我們與當地學校或研究機構合作,捐贈二手IT設備,或提供實習機會,支持教育發展,促進產學交流。

(二) 支持地方經濟:

• 創造就業機會: 我們提供大量跨區域就業機會,吸引全台人才投入數位服務產業,促進人才流動與發展,並透過在地化的服務網絡,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

• 支持在地供應鏈: 我們透過供應鏈採購策略,優先考量本地服務供應商與合作夥伴,支持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繁榮。

(三) 環境友善與永續支持:

• 低碳營運: 我們在各據點採取低碳辦公措施,例如數位化運作、減少紙張使用、能源效率管理、以及推廣綠色採購等,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 推動永續解決方案: 我們推動雲端服務、虛擬化解決方案等,協助客戶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間接支持全台社區的永續發展。

(四) 全台社區的數位安全支持:

• 強化資安韌性: 我們提供資安解決方案給全台企業和政府,幫助提升國內關鍵基礎設施及企業數據的安全性,建構更安全的數位環境,守護全台民眾的數位生活。

(五) 共榮產業社群

• 誠信經營:堅守商業道德,與供應鏈及客戶建立互信合作關係。

• 技術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技術研討會及論壇,促進產業知識共享。

• 永續供應鏈:支持本地供應商並推動全產業永續發展。

三、我們對特定社區的影響:

儘管華經集團的用人策略不侷限於當地人口,我們的營運仍對據點所在地及其周邊社區產生正向影響:

• 提升數位技能: 我們針對據點所在地區居民及學校,提升當地數位技能,促進數位學習。

• 帶動地方經濟: 我們的辦公據點帶動鄰近餐飲、交通及租賃市場的活躍,創造就業機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
• 參與社區活動: 我們積極參與各地的社區活動或合作慈善計畫,例如資助當地非營利組織,回饋地方,貢獻社會。

四、我們的承諾:

華經集團承諾以「誠信、創新、服務」的理念為基石,以數位技術為核心,持續拓展我們對「社區」的關懷與貢獻。我們將與全台各地的利害關係人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經濟與社會的永續發展,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值得信賴的資訊服務夥伴。

本公司落實環保政策、資源回收及綠化環境,如推動文件電子化,降低紙張之使用;設置環境維護人員及管理制度,定期執行環境維護之工作;妥善制訂節能政策並落實空調管控及電力管理等相關節能計畫,因應國家政策及保護地球節能減碳。

年輕一輩的人才培養是華經資訊所注重的一部分,近年來與專大院校配合產學合作,使年輕學子得以實習接觸社會、無縫接軌,提供機會給未來的明日之星。
本公司會定期評估營運成本、獲利能力、物價指數、內外部薪資公平性與績效管理等,結合社會責任考量,訂立合理薪資報酬政策,並於公司工作規則及相關管理辦法中規劃執行激勵及獎懲。

華經資訊應對氣候變遷的短中長期計畫(依據TCFD架構)

  1. 治理(Governance)
  • 高層管理角色
    由董事會負責審議與批准氣候相關策略與行動,並定期監督永續發展計畫的推進進度。董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檢視風險評估結果與應對進展。
  • 風險管理小組的角色
    風險管理小組由總經理領導,成員包括各部門代表,負責執行風險辨識、影響評估及應對計畫。該小組每年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管理執行情況,確保所有氣候相關風險得到有效控管。
  1. 策略(Strategy)

識別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制定行動計畫:

  • 短期計畫(1年內):
    1. 風險:氣候異常導致能源成本增加與營運中斷風險。
      • 行動: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並提升資訊機房能源效率,減少電力消耗1.5%。
    2. 機會:企業對低碳IT解決方案需求提升。
      • 行動:推出碳足跡追蹤技術及能源管理系統,協助客戶降低碳排放。
  • 中期計畫(2-3年內):
    1. 風險:供應鏈碳排放壓力與合規要求提升。
      • 行動:逐步盤查範疇3碳排放。
    2. 機會:ESG市場擴展需求增加。
      • 行動:深耕金融、政府及製造業市場,開發綠色解決方案及管理平台。
  • 長期計畫(3年以上):
    1. 風險:全球碳中和趨勢推動排放成本增加。
      • 行動:設定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2. 機會:綠色科技與永續IT服務市場持續擴大。
      • 行動:專注研發節能技術與低碳產品。
  1.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 風險識別與評估程序
    透過風險管理小組,每年進行風險辨識與量化分析,依照風險矩陣評估衝擊與發生機率,將風險分級,並制定對應策略。
  • 具體風險管理措施
    1. 資訊安全風險
      • 採取雙因子驗證、網路區隔及IPS系統,確保數據中心免受氣候風險引發的網路攻擊影響。
    2. 營運風險
      • 優化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增加備援系統以提升韌性,降低極端氣候對運營的衝擊。
    3. 供應鏈風險
      • 推動供應商永續標準,每年定期對供應商進行永續發展評鑑,以強化供應商永續意識。
  1. 指標與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
  • 碳排放減量目標
    1. 短期目標(2025年)
      • 減少外購電力排放(範疇2)1.5%。
      • 完成範疇3碳排放基線盤查,初步掌握供應鏈排放數據。
    2. 中期目標(2030年)
      • 營運相關碳排放減少5%。
    3. 長期目標(2050年)
      • 全面達成營運碳中和。
  • 廢棄物減量目標

本公司為資訊服務業,營運環境為辦公室空間,僅有一般事業廢棄物,並無有害廢棄物。為致力於環境保護,永續發展小組訂定廢棄物減量KPI,以加強資源回收方式,達成廢棄物減量目標。

減量目標:

  1. 2024年起每日磅秤產生廢棄物重量及資源回收重量。
  2. 2025年資源回收量佔總廢棄物排出量35%。
  • 進度追蹤
    每年審核碳排放數據與減量進度,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成果。

各項環境量化指標如下:

註1. 2024年因用水、用電資訊尚未收訖,待獲悉後更新

註2. 2024年以前廢棄物重量以清運契約簽訂重量表示

華經集團總計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用水量(噸) 1,606 1,684 1,716
廢棄物重量(噸) 16.92 17.16 17.25 5.7340
資源回收重量(噸) 2.6441 
華經集團總計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用電量(kW·h)  672,618 629,935 673,376 670,321

範疇一碳排放量(t-CO2e)

30.7347

30.7347

30.7347

30.7347

範疇二碳排放量(t-CO2e) 

           342.363

           316.227

           342.748

332.4022

總計 373.0977 346.9617 373.4827 363.1369
密集度(t-CO2e/百萬元營收) 0.1727 0.1615 0.1645 0.1553

以上統計範圍含本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子公司華經科技。

*本公司主要影響溫室氣體的來源為本公司辦公室用電,機房用電等造成之間接二氧化碳排放(範疇二)

※2023年與2022比較:

2023年疫情取消恢復正常上班,本公司外購電力用電主要是空調用電,由於台灣年平均溫度逐年上升,造成空調用電增加,本公司節約用電,用電度數比2022年減少3,055度。

2023年密集度(kg/百萬元營收)較2022年減少9.07(kg/百萬元營收)

※2023年排碳量計算參考能源局公佈之112年度電力排放係數:每度電約排放0.494公斤的CO2

2023年水量為 1,716(噸),較2022年(1,684噸)水量增加32(噸)
2023年廢棄物重量為 17.25(噸),較2022年增加 0.09(噸)

2024年綠色採購摘要

 

主要採購項目

    • 資訊設備(如伺服器、筆記型電腦)均獲得環保標章認證(能源之星標章、環保標章)。
    • 高雄辦公室完成一級變頻空調的汰舊更新作業。
    • 總採購金額:約新台幣285萬元

高雄辦公室空調更新成效

    • 節電效益:年節電量預計達 8124 kWh
    • 減碳效益:換算減少碳排放約4.013 公噸 CO2e
    • 驗證結果:節能成果經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驗證。

整體採購綠色成效

    • 提升公司採購環保設備比例,符合企業永續發展與節能減碳目標。
    • 強化高效節能設備導入,降低營運碳足跡。

誠信經營相關規章

本公司訂定「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誠信經營守則」、「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行為準則」、「員工申訴作業要點」,透過教育訓練及宣導、內部稽核、申訴檢舉等方式,規範董監事、經理人及員工不得以任何形式獲取不當利益。

華經資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暨子公司誠信經營執行情形:

  1. 本公司以永續發展推動小組為推動誠信經營之專責單位,負責協助董事會及管理階層制定及監督執行誠信經營政策與行為指南,確保本公司及子公司誠信經營守則之落實,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執行情形。
  2. 本公司落實執行誠信經營政策,2024年相關執行情形:
  1. 教育訓練
項次 訓練類型 課程名稱 對象 次數 人次
1 案例宣導 誠信經營宣導 全體員工 1 323
2 案例宣導 防範內線交易宣導 全體員工 1 323
3 法令宣導 防範內線交易 董事、內部人 4 64
4 線上課程 新人訓練-誠信經營 新進員工 1 32
5 線上課程 個人資料保護法 全體員工 1 316
6 線上課程 個人資料檔案安維計畫 個資小組成員 1 16
總計 9 1074
  1. 定期查核

    為避免同仁從事不誠實或不道德之行為及考量舞弊風險等因素,由稽核透過內控制度獨立稽查,確保整體機制之運作,管理與預防不誠信行為之發生。

  2. 檢舉制度與檢舉人保護

    2024年受理外部檢舉案件0件、員工檢舉案件0件,共計0件,並無涉及重大違反誠信經營之情事。

* 於「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誠信經營守則」、「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訂有具體檢舉制度,並依本公司紀律管理辦法及員工申訴作業要點等規定確實執行,積極防範不誠信行為。

* 鼓勵內部及外部人員檢舉不誠信行為或不當行為,以管理處為檢舉受理專責單位,受理同仁涉有不誠信行為之檢舉,官網利害關係人專區提供員工、股東、利害關係人及外部人有效之溝通方式,檢舉情事若涉及董事或高階主管,將陳報至獨立董事。

* 本公司「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誠信經營守則」、「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行為準則」、「員工申訴作業要點」等訂有具體檢舉及保護檢舉人制度,對於檢舉人身分及內容均確實保密,且承諾保護檢舉人不因檢舉情事而遭不當處置或報復。

三、已於2024/12/26向董事會報告運作及執行情形。

  • 2018年推行華經愛心捐贈,共發動募集約600本二手書、愛心發票、捐款等活動,捐贈與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做為關懷顏損及燒傷者生活、身心重建等援助。
  • 2019年華經持續推行愛心捐贈,共發動募集愛心發票、捐款等活動,捐贈與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做為關懷顏損及燒傷者生活、身心重建等援助。
  • 2020年華經參與淨山活動與大家一起清理山中垃圾及海科館一日遊公益活動。
  • 2021年華經參加公益捐血活動並且踴躍參與,一同為國家血庫略盡棉薄之力。
donate blood01
donate blood10
  • 2022年華經參與公益捐血活動,一同挽袖捐血分享愛心。
  • 2022年華經高雄分公司參與「再生電腦愛送偏鄉」活動,同中山大學資管系友聯合愛心送暖
  • 2022年下半年度 華經參與公益捐血活動。
  • 2022年小團體員旅與淨灘活動。
  • 2022年華經募集物資共有十七箱,已於12/1寄到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的林口伯利恆倉庫。
  • 2023年度-華經參與公益捐血活動,一同挽袖捐血分享愛心。
  • 2023年度-華經高雄分公司二次參與「再生電腦愛送偏鄉」活動,同中山大學資管系友聯合愛心送暖
  • 2024年度-華經高雄分公司參與「再生電腦愛送偏鄉」活動,總計捐贈27台再生電腦予弱勢學生,減少城鄉數位落差